企业微信调整收费模式啦,你看懂了嘛?

阅读:1283 2022-11-10 20:03:54

作为一款当下公认的私域运营“最佳载体”,企业微信自诞生来,一直以“开放”著称。使用企微做私域运营的企业,近两年也一路飙升,已经突破了1000万家。

正值势头如日中天之时,企微突然宣布,平台即将调整收费模式。他们针对平台服务商的结算政策,将从之前的“平台技术服务费”,转变为“平台接口调用许可费”。

这个政策具体啥意思?官方为何突然调整收费政策?对厂商、品牌方们将产生啥影响?

01 企微要把收费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

虽然企微背靠腾讯这条看似“不差钱”的大腿,但作为一家体量巨大的技术平台,其开发、运营、维护的成本,也是巨大的。

作为独立的产品线,企微迟早要“断奶”。探索出一条商业化、而且是健康的商业化模式,是必然之举。

显然,此前的收费模式,存在一定的漏洞。

之前,企微平台对使用平台接口的技术服务商,采取“抽佣制”,也就是服务商基于企微开发的应用,如果有客户买单,企微会抽取服务商成交金额的10%,作为“平台技术服务费”。

举个例子,一个厂商研发了一款叫「裂变神器」的企微工具,如果对外售价1万元/年,厂商要上缴1000元给企微官方。

但是,不是所有的厂商,都会自觉地跟企微官方同步这笔交易信息,怎么理解呢?

此前,企微的API接口是开放的,基于这些API开发的应用,比如我们说的这款「裂变神器」,可以自由上架到企微的“应用商店”,“但是有些厂商,并未开通企微商店的支付结算协议,只是单纯地在商店上架展示而已,如果有客户看中了这款应用,或者厂商从其他渠道吸引了客户,完全可以撇开平台,到私下去签订合同,企微看不到双方在平台的交易记录,也就无从抽佣”。

对收费模式进行调整后,企微把“抽佣”改成了“平台接口调用许可费”,怎么理解呢?

一家企业,在使用某个厂商研发的工具时,要通过厂商向企微官方购买“开通了应用使用权的账号数”。

对照这张表来看,A企业如果有200个员工要使用某款企微工具(其中100个销售需要与客户互联,另外100个员工,使用基础账号即可),那这家企业,必须向企微缴纳的费用,就是40元*100+4元*100=4400元。

换句话说,企微如果没有收到厂商4400元的打款,哪怕这款工具是厂商开发的,它的客户也没办法使用。

这么说来,企微的收款节点,从之前的交易端,卡到了接口的使用权限端,也就是源头端,“私下交易”的行为看来将成为过去时,企微真正把收费的主动权,卡在了自己的手里。

02 SCRM工具市场也将从“流量”走向“留量”

与很多平台的打法策略一致,在平台的初创期,官方的打法必然是以低价、补贴策略,抢夺用户和流量,在体量取得绝对优势的阶段,再寻求好的商业变现模式。

过去的滴滴、饿了么、美团如此,如今的企微也类似。

在疯狂的补贴和TX爸爸的极力加持下,如今的企微,不管是技术厂商合作伙伴的数量,还是企业用户数量,都达到同行无法企及的高度。企微目前的市场占有率,已近乎一骑绝尘。

但是,正如我前面提到的,巨大的流量和体量,对技术平台本身而言,就是巨大的成本。

对体量的追求告一段落,如今的企微要思考的,是尽快实现健康的商业变现。从“流量”走向“留量”,几乎是现阶段的不二之选,通过更高的付费门槛,筛出优质客户,让有限的客户,创造更高的价值,进而有足够的基础,去不断优化和迭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。

通俗来说,对企微而言,流量已经笼络的七七八八了,如何基于存量来寻求增量,是接下来要重点探索的领域,而此次的收费模式调整,就是一道客户筛选门槛。

对厂商而言也同理,过去,低价的平台服务费,火热的资本市场,让一些厂商有足够的底气和资本,在市场上采取免费、低价策略,但收费策略调整后,这个免费周期,将被大大缩短。

相反,如何不断迭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,通过产品的价值留住客户,提高自己的议价权,可能会变成厂商们接下来关注的重点。

03 策略型私域服务商或更吃香

对企业和品牌而言,选择工具有时候会陷入“价格主导”、或者“功能列表主导”的怪圈,要么越贵越好,要么功能越多越好。而且很多时候,企业对工具寄予了过高的期望,以为重金采购好了工具,私域运营就会走上正轨,事实却恰恰相反。买了工具就放在角落落尘的案例比比皆是。

市面上的SCRM厂商超过了1000家,如果有工具就能做好私域,那就意味着最低只需要一年几千块钱,就能做好私域了?

答案显然是“NO”。

企业做私域的目标是什么?私域的现状和基本面如何?现阶段的运营问题出在哪里?如何基于私域的目标拆解运营KPI、匹配运营战术?……私域运营是个系统性的工程,把希望寄托在工具身上,显然是“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”的一种表现。

面对高昂的工具费用,品牌方在选择工具时,势必会变得更加谨慎,这无可厚非。如果是一家员工数超过10000人的企业,每年的SCRM工具支出,就要多出几十上百万。

但话又说回来,市面上的工具厂商林林总总,专业人士有时候都挑得眼花缭乱,品牌方又该如何挑选?

还在纠结工具选择的企业,大概率也还停留在对私域的运营策略不够清晰的阶段,这种时候,不妨多跟专业的团队,比如策略型、咨询型私域团队聊一聊,他们在服务各行业的过程中,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,也在不同的合作案例中,对各种工具有更全面的了解。而且因为这些团队,对客户的最终运营效果负责,所以对工具的推荐,也会更加客观。

的确,随着企微收费模式的调整,企业采购对工具的选择,越来越困难,但不妨把这件难事,交给策略型/咨询型的服务商吧。

相关文章
{{ v.title }}
{{ v.description||(cleanHtml(v.content)).substr(0,100)+'···' }}
你可能感兴趣
推荐阅读 更多>
推荐商标

{{ v.name }}

{{ v.cls }}类

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